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作家徐迟用66个水晶晶形容的这个江南小镇 [复制链接]

1#

这里有——水晶晶的水,水晶晶的太空,水晶晶的日月,水晶晶的星晨,水晶晶的朝云,水晶晶的暮雨,水晶晶的田野,水晶晶的寺院,水晶晶的宝塔,水晶晶的天主堂,水晶晶的耶稣堂,水晶晶的风车,水晶晶的水车,水晶晶的池塘,水晶晶的水网,水晶晶的荇藻,水晶晶的春草,水晶晶的垂柳,水晶晶的菏叶珠子,水晶晶的竹径,水晶晶的桑树园。

水晶晶的蚕虫,水晶晶的油菜花,水晶晶的稻田,水晶晶的紫云英,水晶晶的稻香村,水晶晶的积谷仓,水晶晶的小岛,水晶晶的琼楼,水晶晶的玉宇,水晶晶的山庄,水晶晶的藤萝架,水晶晶的九曲桥,水晶晶的太湖石,水晶晶的雨巷,水晶晶的长街,水晶晶的绸缎店,水晶晶的歌榭。

水晶晶的酒肆,水晶晶的野荸荠,水晶晶的水晶糕,水晶晶的桔红糕,水晶晶的灯火。

水晶晶的炊烟,水晶晶的纺车,水晶品的织梭。

水品晶的脚丫船,水晶晶的渔舟,水晶晶的烟波,水晶晶的野鸭,水晶晶的自鹭鸶,水晶晶的少女,水晶晶的老者,水晶晶的婴儿。

水晶易的心,水晶晶的梦,水晶晶的爱,水晶晶的铁环,水晶晶的陀螺,水晶晶的童年,水晶晶的灵魂,水品晶的生命,这个水晶晶的小镇,水晶晶的倒影。

映出这个水晶晶的世界!这是呵,这里是我水晶晶的家乡!

作家徐迟曾经在他的文章《江南小镇》里用了66个水晶晶来形容他的故乡——南浔。南浔属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是千年文化古镇。

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南浔生活;南宋时期,“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土润而物丰,民信而俗朴,行商坐贾之所萃”,镇开始形成,蚕桑种植经济和家庭手工缫丝开始发展;洪武十六年,南浔一村民对缫丝工艺进行改进,制成了声名远扬的“辑里湖丝”,一时间杭、嘉、湖、苏所产生丝均冠以辑里之名,南浔家家户户都开始缫丝;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南浔“辑里湖丝”已经通过宁波、广州等地方远销日本和欧美,当时,镇上“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地少”。“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

而南浔真正声名远扬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南浔的生丝在全国生丝出口贸易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缫丝业又一次得到极大发展。而到清末民初,上海的91家丝经行中,70%为南浔人所开设。从出口贸易看,年上海口岸蚕丝出口总数为包,其中南浔出口数为包,占出口总数的63.4%,在此期间,“辑里湖丝”闻名遐迩,也使得南浔这个江南小镇声名远扬。年,在英国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产自南浔的“辑里湖丝”荣获金奖,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民族工业品牌。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辑里湖丝”再获大奖。

南浔镇因经营蚕丝贸易而使镇上产生数百十家富豪,他们的财富甚至可以和大清国库一年的收入不相上下,在江南各镇中首屈一指。他们除致力发展蚕丝外贸外,还投资盐业、铁路、房地产、典当业、银钱业和现代企业,他们不仅为本地,乃至中国初期的民族资本主义繁荣和文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如今的南浔古镇,安静地藏在长三角平原上,低调得一再让人遗忘。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长街曲巷,还有镇上不计其数的沉睡了将近百年的南浔富豪们的私人园林以及散发着书香味的三大私人藏书楼——嘉业堂藏书楼,他们仿佛都在安静地诉说着当年小镇上的故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