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分时节,说说这三个节气的特征习俗及相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这一天,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一样长。

从这一天以后,北半球白天比夜晚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有农事谚语说:“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欧阳修对春分也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唐朝的徐铉在《春分日》中写道:“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春分的前一个节气是惊蛰,今年惊蛰在3月5日。

惊蛰指的是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在这之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天上春雷阵阵,就惊醒了蛰居的小动物,称为“惊”。

有农事谚语说:“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唐朝的韦应物也在《观田家》中写道:“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惊蛰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后面的节气是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另外清明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唐朝杜牧在《清明》中描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朝的韦庄在《长安清明》中描写到:“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非常准确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二十四节气更适合中国黄河流域北纬30度到北纬45度之间的区域的情况,所以在大连,我们要等到清明前后才会见到小草发芽。

文:五月歌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