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把桑蚕产业作为助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保价供种、养殖补贴、技术服务等方式,调动农民发展桑蚕产业的积极性,让群众在自已家门口就实现创业就业,走上增收致富路。近日,正是蚕虫吐丝的时节,同时荔波县也迎来年第一批蚕茧上蔟待采出售的好风景。
近日,记者来到茂兰镇尧明村韦寨组蚕农玉香味的家,她与家人正忙碌的从蚕簇上下茧,根据蚕茧品质的不同进行分拣,玉香味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家今年第一批刚上蔟完的蚕茧。今年的蚕茧品质很好,产量高,估计有九十到一百斤左右,她收到消息这段时间蚕茧收购公司将会在荔波各乡镇收购今年的第一批蚕茧,根据今年的市场价她认为这批蚕茧销售下来纯收入最高可达上千元。她种桑养蚕已有七八年之久,近几年在荔波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村里的政策扶持下她的桑蚕业越做越稳定,特别是尧明村采取公司与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蚕茧保底收购协议,按照蚕茧等级,每公斤分别按18、28元、30元、32元保底收购,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确保群众增收的保价供种惠民政策,只会让她稳赚不赔。而且种桑养蚕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弱,家里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小孩都可以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率,降低了误工费,并且在家就能挣钱,她表示会一直将桑蚕养殖继续下去,并且考虑扩大种养殖规模。
何晚珠是茂兰镇尧明村玉寨组的养蚕大户,养蚕已有十几年,无论是种桑还是养蚕,他都有一定的技术与资历,是个发展前景良好的养蚕户。
为了让何晚珠的桑蚕业起到带动示范作用,以及解决他的养殖后顾之忧,年茂兰镇尧明村按照“规模高效示范基地+家庭农场+贫困户”的种植思路,在打油寨新建了种桑养蚕基地,基地是由村支两委投资建设,以承包的形式租给何晚珠使用,但三年后才开始收租金,在村委会的合作下,去年一年基地总产值大约达到了斤左右,总收入15万元,除掉务工费何晚珠纯收入5万元。
今天他19年第一批蚕茧也全部上蔟了,预计有七八十斤,这两天他和妻子也将会把他全部售出,按这两天桑蚕收购价来计算,19元一斤,他最高可收入,除掉务工费等,可纯收入元左右。
既然村委会解决了何晚珠的养殖后顾之忧,给了他牢固的保障,再加上尝到去年的甜头,今年他打算将桑树种植面积增加20多亩,每批小蚕培育从一张加到六张。为此,何晚珠给自己算了一笔未来账。
除了玉香味和何晚珠之外,尧明村及茂兰镇的其他蚕农家里也都是采茧的一派热闹景象,并且产量都不低,大伙一边采茧一边面露微笑,预示着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
近年来,茂兰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坚持以桑蚕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作为全镇的脱贫支柱产业来抓,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利益链接管理模式。注重科学规划布局、科技培训,以效益为中心、技术为依托,使大部分蚕农特别是示范户能够系统地掌握种桑养蚕标准技术,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提升产业增收效益,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
茂兰镇全镇种桑亩,建有蚕房3万平方米,育苗基地亩,建立桑蚕示范点3个,其中新增种桑2亩,调减玉米2亩,产业辐射带动农户2余户余人,自种自养农户余户(贫困户余户),其中尧明村覆盖农户达到90%、瑶埃村覆盖农户达到60%,实现人均年收入元以上。桑蚕产业逐步成为茂兰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
桑蚕基地
茂兰镇只是荔波县发展桑蚕产业的一个缩影。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荔波县从用地、资金保障、销售等方便出台了“八项政策”,助推桑蚕产业发展。允许农民、移民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公司等通过承包、租赁、互换等多种形式进行流转土地,发展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进行合作经营。同时荔波县还抢抓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机遇,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根本保障,在全县掀起产业扶贫“大比武”热潮,按照“稳中有进、加快发展”的总基调和“五链联动、走出新路”的工作思路,选准桑蚕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主攻方向,形成“党建引领”强基础、“企业主导”强产业、“农户参与”强本领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作者 程泉茹
编辑 周铁迁编审 程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