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精致的教学资料,高效快捷的得分技巧
真实有趣的历史知识,实用可靠的教育方法
七下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
1、建立: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2、统一: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3、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二、大运河的开通(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人物:隋炀帝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中心、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四个组成部分(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条河流(五河)(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长度及地位:全长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地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年。
问题思考: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请思考:为什么说此河的开通使隋炀帝“共禹论功不较多”?
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
1、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2、都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制度,并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3、都修建了重大工程。秦朝修建了长城、灵渠;隋朝开凿了大运河。4、两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二世而亡。5、两朝都是由于皇帝残暴无道,引起人们反抗,最后被推翻。
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原始农业的兴起:
建立: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
前提:1、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政治上: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在位前期):
人物:唐玄宗李隆基(唐明皇)
背景: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唐玄宗的改革措施:1、整顿吏治,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结果: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唐朝出现盛世局面的原因:
结论:用人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他们都对科举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与考核。在经济上:两位皇帝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着力发展经济。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
唐朝的清明治世对后世统治者有何启示?
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3、统治者的个人作为至关重要,统治者要励精图治、勤于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