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太胖了真的会早亡欧洲研究每胖10斤,死
TUhjnbcbe - 2024/3/3 17:02: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一胖毁所有”真不是句玩笑话。近期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的两项新研究,又给“肥胖”添了新罪证。
  《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刊发一项涉及万人的研究显示,成年人每胖10斤,死亡风险就会增加11%。
  《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发表的研究,分析了上海名女性、名男性后发现:
  从成年早期到中年,体重每多增加10斤且体重指数(BMI)超过23,与男性和女性晚年全因死亡风险升高9%和14%相关。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生命时报》结合两项新研究并邀请权威专家,告诉你哪种身材的人最该减肥,并教你科学控制体重。
  受访专家
  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增武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清蓉
  新研究:太胖了真的会早亡
  英格拉姆癌症中心的GuochongJia和WeiZheng,联合上海癌症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分析了8万多中国人的数据后发现:
  在中年BMI超过了23的女性中,体重每多增加5千克,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14%、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23%相关。
  在男性中的情况也类似。中年BMI超过23的男性中,从20岁到中年的体重增加每多5千克,与全因死亡风险升高9%、心血管死亡风险升高26%相关。

即使BMI没超过23,成年后的体重增加也与多种慢性病相关。
  对于中年BMI没超过23的男性和女性,体重每多增加5千克,与2型糖尿病风险升高85%和71%,高血压风险升高28%和32%,缺血性卒中风险升高28%和11%,脂肪肝风险升高69%和%,胆结石风险升高25%和27%相关。

也就是说,20来岁就要控制体重了,成年到中年体重每多增加10斤,老了之后死亡风险会增加10%左右。
  另一项新研究发表在《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上,这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纳入了23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涉及3337名参与者,其中5项研究来自亚洲,研究人员分析后发现,成年人的体重每增加5千克——
  相应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1%,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12%,
  冠脉事件风险增加18%,
  卒中事件风险增加8%,
  心肌梗死风险增加18%,
  心力衰竭风险增加5%。

研究人员指出,成年人体重增加可能与较高的心血管风险相关,但单次的BMI测量并没有考虑到体重随时间的长期变化。
  换句话说,即使你原来不胖,日积月累的肥肉同样不会放过你!
  两个指标,测出你是否该减肥
  体重指数,又称BMI指数,是国际上最常用的估算人体肥胖程度的一种方法。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m)2。  
  我国通常认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然而,BMI只能大体上判定人体是否超重,却不能判断人体的脂肪分布。这就引入了另一个肥胖衡量指标——腰围。

腰围反映的是人体腹部脂肪,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分布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腰围测量方法:被测者站立,双脚分开25~30厘米。普通人将软尺经肚脐上方0.5~1厘米处水平绕一周,肥胖者选腰部最粗的地方水平绕一周测量。
  腹型肥胖的人,可能BMI正常,但实际上,这种类型的肥胖更加隐蔽,又称“隐形肥胖”。
  所以,即使体重指数正常,但腰围超标,也要积极干预。
  “苹果型身材”最需管好体重
  医学界通常用“苹果型身材”来形容腹型肥胖这种体型。相对于大腿及臀部脂肪多的“梨型身材”,苹果型身材对健康尤其是心血管的影响更大。

内脏脂肪过多是身体代谢紊乱的表现,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水平增高,促使血管硬化,带来脑血栓、心梗等问题。
  与胖得比较“匀称”的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多以腹型肥胖为主,“啤酒肚”“将军肚”实际上都是腰围粗。
  一份科学的体重控制计划
  关于减肥,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每周减肥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匀速”减肥的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怎么吃?
  减肥并非节食,而是提倡合理均衡的膳食。不吃主食、只吃素食、只吃水果餐减肥都是不可取的。
  吃对主食
  建议体力活动较少的女性,减肥期间每天吃3两粮食(1两粮食大约相当于半碗米饭的量),男性或体力活动较多的人酌情增加。
  A级减肥主食:豆类。红小豆、芸豆、干豌豆、干蚕豆、绿豆、鹰嘴豆等富含淀粉的豆子,饱腹感强、消化速度慢。
  B级减肥主食:谷类。燕麦、荞麦、莜麦面、小麦粒、黑米、小米等粗粮,其中燕麦和莜麦是最佳选择。它们饱腹感远超白米白面,但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更高。
  C级减肥主食:薯类。土豆、红薯、山药、芋头、莲藕、嫩蚕豆、嫩豌豆等各种含淀粉的薯类或蔬菜。它们饱腹感强,富含维C,但需用蒸煮的方法烹饪,替代主食,才能起到减肥效果。
  少吃点油
  不同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油、肉、高脂食物的能量较高,减肥期间要少吃。
  一般来说,食用油宜选择花生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每天控制在20~25克(搪瓷勺约两勺半)。
  怎么动?
  光吃不动,很难消耗体内已经积攒的脂肪,因此减肥也需要运动来帮忙,成年人最好每天至少运动半小时。
  一般来说,运动相同的时间,跳绳、游泳消耗热量较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次之,骑车、跑步、走路更少一点。

另外,可以将运动融入生活中,如走路上下班,逛街时可以多转几圈,周末别宅在家里,多做户外运动等。
  怎么控制腰围?
  瘦腰、瘦肚子、瘦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减肥需求。然而,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不存在所谓的“局部减脂”,减脂是全身性的。
  我们减肥应该是减少不良脂肪,增加肌肉的含量,对“苹果型身材”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好姿势,挺腰直身收腹
  长时间保持挺腰收腹的姿势,有助锻炼腹部肌肉。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工作半小时起身走走;走路时抬头挺胸,双眼平视,脚尖向正前方,自然迈步,步伐要轻快。
  好生活,爱打扫、走楼梯
  拖地能锻炼上半身身体;晾衣服时扭扭腰能锻炼腰部两侧肌肉;擦窗户时拉伸身体;如果楼层不是很高,可以将坐电梯改为爬楼梯。
  好亲友,同伴间互相鼓励
  减肥贵在坚持,找个伴儿互相监督能让运动变得有趣。
  夫妻间可以选择一些密切配合的运动,如散步、羽毛球等。
  父母和孩子间可以选择轮滑、爬山等。
  伙伴间可以选择带有竞技性的运动项目,如爬山、远足、球类。 延伸阅读

为什么全球人民都在胖?大原因不外乎不论穷国、富国,物质水平在这33年间一直都在稳步提高,很多人摄入的热量越来越多,同时运动也越来越少。
  “中国式肥胖”趋势一:中青年成年人中,男人变得比女人胖
  IHME的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肥胖存在性别差异。虽然大家都在一起胖,然而发达国家是成年男人一直比女人胖,发展中国家则是成年女人始终比男人胖。为什么呢?对此,研究者就说,因为在发展中国家,妇女既需要劳作又需要照顾家庭,没有时间去管理体重。而在发达国家就相反,那里的男性会花更长的时间在电脑上,久坐不动。
  在中国,中青年男性比女性胖
  男性腰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就是中心型肥胖。《-年中国9省区成年人腰围分布变化趋势》这份科研报告就显示,在18年间里,18—65岁的成年人中,腰围均值男性从76.5厘米增至84厘米,女性从75.3厘米增至80.6厘米,并且在年男性中心型肥胖率为22.5%,女性中心型肥胖率为21.7%,男性中心型肥胖率开始超过女性。
  成年男性的腰围均值在18年间上涨了7.5厘米,而女性是5.3厘米
  “中国式肥胖”趋势二:青少年儿童超重、肥胖率高,且不再局限于大城市
  中国的儿童超重、肥胖情况非常严重。教育部牵头,官方每隔五年就会有一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这是最权威的反映少年儿童体质的数据。根据此数据,-年25年间,中国儿童肥胖检出率从几乎为零。而年,国际肥胖研究协会主办的《肥胖综述》月刊公布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有12%的儿童超重,在不满17岁的青少年儿童中,有1/3的孩子至少出现了一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中国12至18岁的孩子中1.9%患有糖尿病,相当于美国同龄人(0.5%)的四倍。这项研究还发现12.1%的中国青少年炎症发病率高,这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而在美国只有8.5%的青少年存在这种情况。可见超重、肥胖对于中国青少年影响之恶劣。
  一直以来,人们的印象都是城市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是最高的,因为是“小皇帝”,过着比较优渥的生活。然而,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根据官方权威数据的研究发现,大中城市、富裕乡村是我国重要超重、肥胖流行区,以往认为“中国儿童肥胖主要在城市流行”的结论已过时。-年,肥胖在城市、富裕乡村全面流行。沿海大城市进入重度流行水平,其他大中城市和富裕乡村进入中度流行水平。内地中小城市及乡村将成为新的超重、肥胖增长点。恰好有一个佐证,杭州市年的一个官方调查就是,杭州学生肥胖检出率,城市男生为4.72%、女生2.34%:农村男生为9.26%,女生为6.82%。农村明显高于城市。

来源澎湃新闻 腾讯网

编辑李志刚整理

编审晏海艳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胖了真的会早亡欧洲研究每胖10斤,死